肝炎的特征对于肝病患者来说,疾病不仅仅是对身体的危害,还有社会的歧视,亲情、婚姻、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被迫成为弱势群体。
肝炎有什么特征呢?
急性重型肝炎又叫做暴发型肝炎或急性肝坏死,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肝组织大块坏死所致,肝功能急速恶化,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高达70%~90%,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来看,对急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准。
中毒性肝炎由自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等亲肝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所致的肝脏病变。主要是细胞毒作用的结果,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如黄疸、肝肿大、压痛及胃肠道症状等,同时结合个人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尽早避免所接触的毒物并予以对症处理,预后良好,仅少数导致慢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大量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是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的特殊炎症反应,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其起病大多隐匿、缓慢,本病多有遗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外表现:对称性、游走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可伴疼痛及僵直,无关节畸形;低热、皮疹、皮肤血管炎和皮下出血;内分泌失调,痤疮、多毛、女性闭经、男性乳房发育、甲亢、糖尿病等。科普小课堂病毒性肝炎的分类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且具有传染性的肝细胞炎症。
常见的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通常潜伏期为2~6周,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输血、注射、皮肤、性接触、昆虫叮咬感染所导致肝细胞损害的一种病变。主要有食欲不振、乏力、厌油、恶心、肝区疼痛,黄疸、肝脏可肿大伴有压痛,有些可见肝掌、蜘蛛痔等症状。可通过肝功能和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或乙肝病毒DNA检查确诊。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经血液传播的一种肝脏的炎症,可以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的破坏。因为初始症状不明显,丙肝往往容易被忽略,但疾病隐匿性发展,所以更容易演变为慢性丙肝、肝硬化和肝癌。
丁肝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在乙肝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所以丁肝要在感染乙肝的基础上才能感染。在乙肝基础上感染丁肝往往造成病情加重易发展为肝硬化。5.戊肝戊型肝炎(HHE)的病原体是戊型肝炎病毒,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急性发病,病初无力、恶心、呕吐、尿黄、眼黄较明显,黄疸程度较甲肝重,持续时间长,发生率较高。在老人及准妈妈及原有乙肝基础的患者,特别要注意有病情加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