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是由世界肝炎联盟发起并设立的,年7月28日是第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官方认可的世界肝炎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第四个疾病日,主题为“这就是肝炎“。选定7月28日作为世界肝炎日,是为了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首个乙肝疫苗开发者及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的生日。在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合作伙伴将敦促决策者、卫生工作者和公众立即行动起来,预防病毒感染和由肝炎造成的死亡,主题为“预防肝炎,立刻行动”。
造成肝炎的原因有哪些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和化工厂。其功能主要包括:制造胆汁、解毒、储存糖分、合成凝血因子、合成蛋白质及维持生命。肝炎是肝脏的炎症,可自行消退,也可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造成肝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我们称之为“病毒性肝炎”。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自身免疫反应性肝炎,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炎和服用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等。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明确的病毒性肝炎已超过七种,最为常见的有五种,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种类不同,其临床特点、预后和防治措施也就各不相同。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导致数亿人罹患慢性疾病,同时二者还是肝硬化和肝脏癌症的最常见病因。因此,全世界在世界肝炎日这一天开展的活动侧重于预防乙型和丙型肝炎。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全球约有2.4亿多人患有慢性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78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多数人在感染HBV后的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会出现急性表现,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感染HBV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但也有部分人群无法痊愈,从而形成慢性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除急、慢性感染外,还有一部分人群虽然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这类人群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种携带状态可能会持续终生,但也可能转变成慢性感染状态。
乙型肝炎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如下:
◇母婴传播。包括怀孕期间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乙肝和出生后通过密切生活接触传染乙肝。
◇医源性传播。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另外,在刮痧、修脚、文身、文眉、打耳洞等过程中,如果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也可以引起乙肝的传播。
◇输血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生活当中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就可能感染乙肝。如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划破皮肤,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性传播。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
◇不安全注射。世卫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新发乙肝病例中,约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