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酒精性脂肪肝 >> 相关医院>> >> 肝炎的误区

肝炎的误区

文章来源:酒精性脂肪肝   发布时间:2021-12-3 23:46:20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误解一:所有肝炎都有传染性

肝炎的常见病因中,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

?单纯性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

以上这些肝病,并没有传染性。

另外,由于各种肝炎常导致肝功异常(以转氨酶和/或胆红素的升高最为常见),所以大众常常会觉得「肝功异常」或「黄疸」本身就有传染性。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肝炎的结果,是没有传染性的。

误解二:肝炎病人都需要「隔离」

在常见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需要进行分餐、粪便消毒等隔离手段。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

食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是甲型肝炎传播的原因。如三明治、橙汁、沙拉和肉类成品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是发达国家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

戊型肝炎也曾出现过水源污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较为多见的还是食物污染所致的散发病例。

预防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炎,应注意做到:

勤洗手,幼儿园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儿童,是甲肝接触传播的高危人群,更应通过教育,让他们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注意用餐卫生,对一些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误解三:日常接触会传染乙肝、丙肝

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或丙肝。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没有发现这两种肝炎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这两种肝炎,均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它们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它如修脚、纹身、扎耳洞、共用剃刀牙刷,以及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等也可传播。

乙肝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感染丙肝的母亲也可以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建议患有丙肝的女性应在治愈后生育。

与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可能会受到感染。若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被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误解四:得了乙肝一定会发展成慢性

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称为慢性乙肝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50%,而成人感染者中仅仅5%~10%发展为慢性感染。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做好针对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

误解五:乙肝是母亲遗传给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常表现为母亲与孩子或兄弟姐妹间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误以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甚至不敢结婚生育。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的疾病。而传染病则是一个本来健康的个体,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显然,乙肝并不是因为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差错,而是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

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是母婴传播乙肝的原因。另外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如胎盘剥离等情况,使母血渗漏至胎儿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的。

误解六:乙肝不能治愈就没必要治疗了

目前的技术和药物都没有办法使乙肝真正治愈,但可以将其有效地控制。长期的系统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正如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就会减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的并发症一样,通过治疗把人体内的乙肝病毒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发生肝硬化、肝癌和各种肝衰竭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误解七:盲目相信祖传偏方和现代高科技包装

这类广告有的号称是祖传偏方,打着传统医学的外衣来进行欺骗。还有的是打着现代高科技的幌子,如激光、纳米、细胞等,这些治疗技术确实是在探索研究当中,但还没有真正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误解八:吃醉虾不会得肝炎

吃多了醉虾,小心甲肝、戊肝找上你。对于病毒性肝炎而言,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类似,都是通过粪口传播。甲肝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的粪便一旦污染水源,就会影响食物的生长环境。这些食物一旦被人吃下,就会造成病毒的感染。很多人以为醉的方式腌制的海鲜贝类,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其实不然,这只是起到一个调味的功效而已,里面的寄生虫仍然不会被杀死。

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工海鲜的时候,最好用专门的砧板,千万不要用一个砧板既切海鲜又切熟食,以免菜板纹理内隐藏的病菌感染熟食,造成病毒传播。

甲肝可能会大面积的爆发,而戊肝大部分是小范围的流行。一般急性期甲肝患者,有的会出现黄疸、浑身乏力、食欲差等,有的患者虽然没有黄疸,但是会有肝区疼痛伴有发热。

误解九:运动可以预防肝炎

目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运动非但不能预防肝炎,反而患有肝病的人应该注意休息,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误解十:吃蒜防肝炎

很多人认为,大蒜能抗菌抗病毒,于是就用吃大蒜来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吃蒜防肝炎是没有循证依据的,常吃大蒜可能对降低血脂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做法对肝炎病人极为不利,因为大蒜对肝炎病毒没什么作用,相反,大蒜的某些成分对胃、肠还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消化,从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恶心等诸多症状。另外,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降低,并有可能引起贫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误解十一:肝区不痛就不会患有肝病

许多人觉得患上脂肪肝不痛不痒,而且距离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因此不太重视。其实,脂肪肝一旦确诊,如果经过穿刺等精确检查,就可能会发现肝脏有一定炎症改变或纤维沉着。因此,脂肪肝和脂肪型肝炎之间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所以,专家建议人们一旦患上脂肪肝,需要立即干预治疗,不要拖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daotuan.com/xgyy/1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