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络病在线”可快速 11月17日,在厦门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期间举行糖尿病中医药治疗进展高峰论坛暨津力达发展战略专家咨询会。上海交通医院贾伟平教授、南京大医院朱大龙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开幕式
上海交通医院贾伟平教授、南京大医院朱大龙教授致辞。
上海交通大医院宁光院士、医院陆菊明教授、医院周智广教授、医院李光伟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中国工程院、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以岭院士、中国医院仝小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王卫庆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陈璐璐教授先后从理论、溯源、循证、机制等方面展开学术报告,36余名糖尿病及内分泌领域中西医专家参加该论坛,并积极展开讨论。
高峰论坛精粹
谈络病理论:
脉络学说指导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防治研究
2型糖尿病(T2DM)属络病范畴,吴以岭院士指出,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来看,该类疾病多“起于中焦”,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布,多见于糖耐量降低致T2DM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及于上下”,脾失健运痰瘀阻络,多见于糖尿病并发症阶段。基于中医“脾”和现代医学“胰腺”的密切相关性,吴院士提出从脾论治T2DM的治疗策略。他还系统构建了对血管病变防治具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为T2DM及其并发症的中医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究中西异同:
中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降低)的症状与中医消渴十分相似,然而按照消渴对糖尿病患者辩证施治,疗效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以过食肥甘为始动因素的肥胖型糖尿病归属于“脾瘅”范畴,“脾瘅”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发展为古代所论之的“消渴”。因此,消渴只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阶段。
目前,大部分T2DM糖尿病患者以肥胖型占主导,中满内热是核心病机,病理中心在中焦,病程演变过程为郁、热、虚、损。中医认为应全程治络。
仝小林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举措。研究显示,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二甲双胍稳定剂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津力达颗粒可使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得到更好地控制,且津力达组在降低腰围、减缓并发症方面更具潜在优势。仝教授强调,中药与西药降糖各有着力点,找到并利用各自优势配合用药,是临床的更佳选择。
观循证证据:
津力达临床研究进展及钳夹试验方案介绍
王卫庆教授分享了目前宁光院士牵头进行的研究,该研究主要评价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服用津力达颗粒与安慰剂相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纳入患者例,其中试验组(n=)给予津力达颗粒,1袋/次,3次/日,温开水冲服;对照组(n=)给予津力达颗粒模拟剂,服药方法同试验组。疗程16周。主要观察指标为HBA1c,次要观察指标为血脂、空腹和餐后血糖、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葡萄糖输注率(GIR)(60例)等。钳夹试验预初研究显示,津力达组提高GIR值优于安慰剂组。
关于钳夹试验,王教授指出,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是目前评价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即在胰岛素-葡萄糖代谢平衡状态下精确测定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为静脉输注胰岛素,在指定时间内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并保持于优势浓度,以最后30分钟平均GIR做为评价指标。
探降糖机制:
从糖尿病发病机制探讨津力达降糖作用
津力达是由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运脾升津”的组方,研究证实它与二甲双胍联用,可进一步降糖。年《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推荐津力达颗粒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兼瘀血证(Ⅰa强推荐)。
那么,津力达通过什么机制发挥降糖作用?实验显示,津力达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分泌能力。津力达颗粒可能通过解除糖毒性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IR);通过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等改善IR。津力达还可以减少肝脏脂质堆积,进而减轻肝脏IR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
此外,津力达还具有β细胞保护作用以及对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实验显示,津力达颗粒治疗后,胰岛β细胞损伤数量、程度明显减轻;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保护胰岛细胞。另外,津力达颗粒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胰高血糖素水平,抑制胰腺组织内胰高血糖素mRNA的表达,升高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
专家讨论撷英
中医药在慢病治疗领域的角色不可或缺
贾伟平教授表示,目前,国家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8月14号的健康大会上谈到慢病防控时,特别强调要发扬我国中医中药的特色,并将中医诊治技术推向基层。在临床实践和指南中,应给中医药应有的地位。
津力达颗粒临床钳夹试验我们拭目以待
朱大龙教授认为正在进行的津力达颗粒临床钳夹试验非常重要。该试验中津力达颗粒需坚持用药6个月,期间影响试验精准性的因素很多,他表示接下来将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试验精准性与团队成员进行探讨。目前津力达相关研究已有良好的数据,这增强了他们对此次临床试验的信心。陆菊明、周智广、李光伟教授也表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传统中药,对其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津力达颗粒的综合疗效需要进一步 对于津力达颗粒,医院宋光耀教授进行过一些肝脏及骨骼肌相关的基础研究。他指出,从动物实验和细胞水平讲,津力达颗粒的确是集多靶点作用机制于一身。在改善骨骼肌IR方面,疗效略低于吡格列酮,但改善血脂显著优于吡格列酮。在调节肝脏的糖脂代谢方面效果略低于二甲双胍,但在骨骼肌IR调节方面又优于二甲双胍,表现出一种综合疗效,这种综合疗效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津力达颗粒用于糖尿病前期或具优势
仝小林教授指出,中药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具有显著疗效。在患者处于糖尿病前期时,对西药有一定抵触心理,鉴于中药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在该时期或可优先给予中药治疗,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津力达与通心络联用防治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宁光院士对此提出津力达与通心络联用防治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新思路。吴院士表示,通心络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方面疗效显著,中医理论结合相关循证证据提示津力达与通心络联用可能对T2DM及并发症患者具有更好疗效,未来将设计相关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会议现场各专家认真聆听,积极讨论
诸位专家从理论到循证,从疗效到机制逐一探讨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充分肯定了中药津力达颗粒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突出作用,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指明了新方向。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