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8年前曾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多年来自我感觉良好,定期检查转氨酶都正常,因此没当回事,也没有治疗。最近来北京出差,想到北京的医疗水平可能比地方要好,医院作了相关检查,拿到化验单结果时,王先生愣了,化验单上上下下的箭头提示好几项指标异常,肝功能:ALT:40u/L(正常),TBIL:51umol/L(升高),ALB:30.0g/L(降低),A/G:0.9(降低)。更让他紧张的是B超提示:肝硬化,脾脏增大。怀着紧张的心情,王先生找到了医生,医生的诊断结果和B超一致。王先生充满疑虑地问医生:“怎么可能呢?我这些年经常查肝功能,都正常呀!”。医生让他把以往的化验单拿出来,他拿出厚厚的一摞化验单,但每次都只查了谷丙转氨酶(ALT)。医生告诉他仅凭ALT正常是不能说明肝功能正常的,还应该查血清胆红素、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项目综合判断。听了医生的话,王先生后悔莫及。
像这样的例子,在门诊屡见不鲜。很多人都知道转氨酶升高了就是肝功能不正常,这么说没什么问题,但是转氨酶正常可不等于肝功能正常。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肝功能与转氨酶。
01肝脏有哪些功能人体的肝脏一般在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肝脏的功能包括:
第一,代谢功能。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由大变小”,蛋白质变(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等,分解后的“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或能量物质等,这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摄入的营养物质就变成了人体的一部分,也就不会“吃猪肉长猪肉了”。在此顺便纠正一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某些错误的诸如吃肺补肺,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甚至吃雄性动物的生殖器能够“壮阳”等荒谬的所谓“理论”。可想而知,如果肝脏“罢工”,人体的营养来源就会中断,生命也就危险了。
第二,解毒功能。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第三,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第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新生儿的肝脏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如此说来肝脏就象一个仓库,在需要时可以供出一部分血液来,为其他器官所用,比如一个人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血液容量急剧下降,心、脑、肾经受不住缺血,肝脏就可以帮一些忙了。第五,免疫防御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另外,肝脏里的淋巴细胞也有很高含量,尤其是在有炎症反应时,血液或其他淋巴组织里的淋巴细胞很快“赶”到肝脏,解决炎症的问题。
02如何正确认识”转氨酶“通过以上所述大家对于功能已有基本的发解。是以,“转氨酶”水平的高低几乎不能反应肝脏的功能,转氨酶不过是肝细胞里面的一种成分而已,相比较而言这种成分在肝细胞中的含量比较高,肝细胞一旦遭到打击和破坏,转氨酶就被释放到了血液。而在这个时候,如果损害的肝脏细胞不多,肝脏完全能够正常工作。我们又可以再次用“加工厂”来说明这个问题,要维持正常人的生存,或正常的生命活动,大约只要有1/3的肝脏“开工”即可,就象有些工厂,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部分工人或部分机器停工不会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但是,如何正确认识转氨酶的确是有点学问的。我们说转氨酶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的好坏,更确切地说转氨酶水平与肝功能状态不成平行关系。概要地有这么几种情况:
①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害持续存在。见于某些肝炎病人,比如所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人乙型肝炎病毒指标一直阳性,但转氨酶从来没有升高过,可是如果对这样的病人做肝脏活组织检查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很严重,有的已经发生了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还有不少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有类似情况。
②转氨酶水平很高,但不过是一时性的肝损害,不会给肝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后果也不很严重,比如服用某种对肝脏毒性较强的药物。医院就曾经有位老教授,生病住院期间,就因为吃了一粒药物,转氨酶升高到多单位,停药后两天就恢复到正常;另外,大多数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在发病期转氨酶水平很高,经过短期休息和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一次性大量喝酒也会有类似现象。
③黄疸很深,转氨酶不高,甚至正常。有三种情况:一是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做肝功能试验检查时发现血液胆红素很高,而转氨酶不高或轻度升高,可见于胆管结石、胆道和胰头周围的肿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肝病,病死率很高。患病的早期,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红素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胆红素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及至正常,医学上称之为“胆酶分离”,这是病情严重的信号,靠药物治疗恐已无济于事,条件允许时最好及时做肝移植手术。医院在这两年里就处理过十几例这样的病人,其中有一家三兄弟均为严重肝病,经过肝移植后恢复得很好。三是淤胆型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肝内小胆管损害为主,导致胆汁分泌异常,比如各种少数急性黄疸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妊娠等。
④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尽管得了晚期肝病,肝功能很糟糕,但转氨酶却是正常的。不少人因为有了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体检时发现其他异常才得知原发疾病。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所谓“少数”病人在我们医生的病例记载里却不算少,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每年1~2次健康体检是不可缺少的,能发现不少发病很隐匿、进展很缓慢的疾病,隐源性肝硬化是其中一种。
⑤转氨酶长期异常,但水平不高。这多见于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像这种转氨酶水平不是很高,大多在~单位之间,或者小于单位的慢性肝炎病人最需要重视,因为这类病人的人数最众,病情持续发展,预后也最差,最终要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宜及早采取恰当的治疗,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治疗。
⑥最后还有一类现代文明病,即脂肪肝,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单位,这种人一般体重超标,或严重超标。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与饮食结构不当、饮食过量、嗜酒无度、缺乏运动等有关,是典型的“富贵病”。过去人们称结核病为“富贵病”,意思是说只有富贵人才生得起的病,实在是一种讽刺。现代人中发病率不断攀升的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才是真正的富贵病,该引起我们警惕了!
关于“转氨酶”还有一个称谓的问题值得一提。在大众口头上,“转氨酶、GPT、PT、大PT、小PT”用得比较混乱。医学上被简称为转氨酶的有两种,分别是“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过去分别用英文字母GPT、GOT来简称,现在称ALT和AST,医院的肝功能化验单上都注明了这两种转氨酶,他们都是肝细胞内的酶,如果两种都比较高,而且AST水平超过ALT,一般说明肝细胞损害比较严重,而且特别多见于酒精性肝炎。
03肝功能十三项正常参考值1、谷草转氨酶GOT正常值是0-37u/L(各种肝病、心肌梗塞早期、肝细胞坏死变性肝硬化肝癌都异常偏高)
2、谷丙转氨酶GPT正常值是0-40u/L(肝炎药物中毒阻塞性黄疸、肝变性硬化胆管炎胆管瘤都有异常偏高)
3、谷丙/谷草正常比值是1.5~2.5:1(当比例小于1时称为倒置、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
4、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正常值是0-50u/L(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胆道感染肝硬化、心肌梗塞都异常偏高)
5、碱性磷酸酶AKP(ALP)正常值是15-u/L(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都有异常偏高)
6、血清总蛋白TP正常值是60-80g/L(出现异常偏高或偏低会有肝功能障碍、肝细胞损害肝硬化)
7、白蛋白ALB正常值是35-55g/L(总蛋白和球蛋白增高、白蛋白正常或低或高表示肝硬化、肝损害)
8、球蛋白GRP正常值是25-35g/L(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表示都有肝硬化、肝腹水或肝癌)
9、白/球比值A/G1.5~2.5:1(当比值小于1时,称为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部分肝癌也可出现)
10、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是5.1-19μmol/L(急性黄疸型肝炎活动性肝炎肝坏死、肝癌、胰头癌都异常偏高)
11、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值是1.7-6.8μmol/L(结石病、肝癌、胰头癌等都会偏高)
12、间接胆红素IPIL正常值是1.71-11.97(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疟疾都有异常偏高)
13、AFP甲胎蛋白正常值是20(原发性肝癌绝大多数大于25%以上)
03反映肝功能的项目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2、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另外γ-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3、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ALT和GGT均升高,如果同时CHE降低者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另外CHE增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4、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当患者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肝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此外,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测定它们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如果它们的血清水平升高常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5、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目前可以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只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患者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患者仍无明显症状,这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现在甲胎蛋白还广泛地用于肝癌手术疗效的监测、术后的随访以及高危人群的随访。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值得提出的是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异性在90%左右。AFU以其对检出小肝癌的高敏感性,对预报肝硬变并发肝癌的高特异性,和与AFP测定的良好互补性,而越来越被公认为是肝癌诊断、随访和肝硬变监护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另外血清AFU活性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因此要注意鉴别。
另外在患有肝脏肿瘤时,γ-GT、ALP、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5'-NT等也常常出现升高。
04转氨酶的临床意义转氨酶增高常提示着肝脏受到损伤,而转氨酶不同程度增高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对于转氨酶增高的临床意义下面聂主任分析做讲解:
转氨酶轻度增高的临床意义,多种疾病都会造成转氨酶的轻度增高,如中毒性休克、流感、风湿性心肌炎、肺结核、郁血肝、网状细胞增多症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风湿活动性心脏病、营养性肝病、晚期血吸虫病前列腺肥大、多囊肝、锑剂治疗中毒等;
氨酶中度增高的临床意义,转氨酶的中度增高多提示着肝炎,如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变代偿期、阻塞性黄疸、迁延型肝炎、弥漫性肝癌、急性风湿热、心肌梗死等;
转氨酶显著增高的临床意义,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会造成转氨酶的显著增高,此时应当及时进行治疗,以防疾病向严重化方面发展。
05总结一、是归纳一下我们在认识转氨酶这个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念,比如:转氨酶代表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转氨酶正常表明肝功能正常,也是治疗肝病的追求目标;转氨酶水平正常而胆红素水平升高即“胆酶分离”;转氨酶异常就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转氨酶正常就没有传染性;转氨酶水平可以预测抗病毒疗效;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等等,希望读者通过我的介绍能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是要善待我们的肝脏。肝脏每时每刻为我们的身体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负担很重,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的肝脏。一方面不要给肝脏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喝酒,尤其是酗酒,是对肝脏的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逢时过节、遇上喜事、朋友自远方来等等喝上两盅也未尝不可,但要适可而止,少量为好,最好不要喝度数高的白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靠酒精来建立和维持那是一件可悲的事。脂肪肝同样是人类自己给肝脏增加的负担,建议多听医生意见和多看看当前很多的关于减少肥胖方面的健康科普资料,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量,让自己饿着点、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运动量,不要让健身器放在家里成为摆设,或积满灰尘。
第二方面是有了肝病要及时就诊、定期随访,要得到正确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的治疗方法还不能十分令医生和病人满意,比如近年来发明了一些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疗效并不尽如人意,但与十余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已经使许多病人得益。用中医的理论讲,抗病毒治疗是治本,西医叫对因治疗,可见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病人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案,病人一定了理解这一点,并积极配合。
肝功能相关报告单参考来源/检验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