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内服可治疗宫寒,痛经;外用能灸治百病。艾灸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非凡的疗效。艾草燃烧后,其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成分,比如有解热止血作用的苦艾醇、苦艾酮,还有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的艾叶油等等,都会挥发出来,借着热力,可以很好的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与此同时,艾草燃烧会产生特殊的波长和频率的场,就象我们平时理疗用了红外波一样(只是红外范围太大,没有集中作用于穴位,因此效果不如艾灸明显),在其作用下,把因寒而造成的冻结,淤血都化掉,同时很好的改善局部的经络和穴位的共振状态,使微循环状畅通,气血供应增加,从而达到除旧迎新,治病强身的目的。
脾、肾阳虚,素体虚寒的人,有可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按西医的话,叫做遗传。怕冷、痛经的情况,多数是身体自身阳气不够,按老百姓的俗话“火力不够”!火力来自于肾,其中,命门更是一身元阳之气的发源地,只有命门火旺,人才会温暖、脾胃才能得到温煦。用艾灸经常灸命门,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中脘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命门: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中医谓之为“生命之门”,是因为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在现代医学看来,命门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可是人体内分泌的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艾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肾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关元,关乎元气的穴位,就是练习气功时我们常说的丹田。元气聚集的地方。从经络上说,关元是肾经与任脉交接的枢纽。男子的精,女子的血都从这里传递给生殖系统。因此“灸关元可温补下元之虚损”。中极,是脾经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曲骨,是肝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从经络图上看,肚脐下一溜,都是重要脏腑与任脉的交会枢纽。关元,中极、曲骨,分别联系着肾,脾、肝与任脉,这几条都是关系到生殖系统的重要经络。男性的睾丸、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卵巢,输卵管,都靠这些经络的气血供养。若是这些交通枢纽的地方被寒气冻住,生殖系统不是缺少先天之精,就是缺乏后天之血,于是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等问题就找上门来了。有以上问题的寒性体质的人经常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经养血,去病强身。中脘和足三里,都是条理脾胃的要穴。中脘,就在心窝处,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常言说“得胃气者生”,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重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种灸的特别方法,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庖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使后天生化有源。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按摩或针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用艾灸不但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温灸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解决脾胃的气血供应。同时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的问题。
艾灸治疗在东方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治疗疾病,实践证明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它也引起西方的一些人们的极大的兴趣,把它开始作为一种极有潜质的治疗方法加以研究,用于治疗包括从背部疼痛到情绪抑郁的各种疾病。英国还把针灸疗法列入了它的医疗保障体系。 所需要灸的穴位如下: (一)命门火衰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关元肾俞太溪 方义: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二)湿热下注 主证:阴茎萎弱不能勃起,兼见口基或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方义: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热敏灸治疗痛经盆腔炎
热敏灸治疗痛经盆腔炎的方法: 在次髎、中极、子宫、三阴交等穴区,将其点燃,距离皮肤5厘米左右,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5天。
。让艾灸帮肝脏“减肥”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脂肪肝似乎成了城市“时髦病”。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所引起的病症,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与酗酒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与肥胖或其他脂代谢异常有关。单纯的脂肪肝多没有明显症状,但不加以防治,可进一步引起脂肪性肝炎,导致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灸法可以改善肝脏脂肪的浸润程度,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轻、中度脂肪肝患者。艾条悬灸法主穴:肝俞(右,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章门(右,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中脘(脐上4寸)。备用穴:三阴交(在足内踝上3寸)、关元(脐中下3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主穴均取,可酌加备用穴1~2个,肝俞、章门先用回旋灸法,至热感明显时改用温和灸,艾条燃着端距皮肤2~3寸。每穴灸10分钟左右,余穴用温和灸,每穴3~5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最初隔日1次,10次后改为每周2次,一般坚持3个月即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灸疗最常用的强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著书立说。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条或其它灸料置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比如,灸法不仅能够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还可以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灸疗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下面是灸疗最常用的强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1.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这是成年人的保健名穴,一般认为青少年不宜灸,须年过三十方可选用。灸足三里能预防疾病,强筋壮骨。如《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具体方法是:经常用艾炷或艾条灸两侧小腿的足三里,每次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也可在每年的伏天施灸,因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易于调动,所以伏天施灸具有“阳逢阳长”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阳气偏衰的人更为适宜。2.气海、关元:气海位于脐下1.5寸,关元位于脐下3寸。二穴对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人体免疫机能有重要的调整作用。关元穴内系元阳,为女子维系胞宫,男子储藏精气之所。因此,常灸二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扁鹊心经》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十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灸气海、关元二穴的方法是,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壮,或艾条灸30分钟左右。3.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4.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说明灸膏肓俞对于无病者可起到强身健骨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起到扶助正气、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具体方法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施灸过重,出现小水泡,可任其自愈;如水泡过大,可用经消毒的细针刺破,放掉水液,待其愈合。此外,过饱、过饥、酒后不宜立即施灸;外感或阴虚发热,而脉象数疾者,须在症状解除后,才能施灸。总之,用灸法防治疾病,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实践证明,灸法用于长寿保健是简便而又切实可行的,实为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一种良方。
妙用艾灸抗衰老
年龄的增长,皮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5岁以后,皮肤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渐渐发生变化,会出现鱼尾纹,30岁以后,前额易出现细微的额纹,40岁以后面部的各种皱纹都渐渐明显,鼻沟纹也会加深、扩张。衰老性肌肤多属荷尔蒙代谢障碍所引起,中医认为是“阴血不足、肤失濡养、淤血阻络,肌肤失容”。灸疗可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疏通经络、濡肌除皱。抗衰老取穴:肺腧。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皮肤细腻,咳嗽气喘,潮热,鼻塞盗汗,皮肤病。(增强表皮细胞的代谢能力)抗衰老取穴:脾腧。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可憎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陈新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同时对腹痛,呕吐,泄泻,水肿,便血,水肿、气虚乏力等有显著疗效。抗衰老取穴:肾腧。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腰痛、遗尿,遗精,白带,水肿、耳鸣等。抗衰老取穴:三阴交。定位:内裸高点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经验取穴:沿内裸上横三指,胫骨内侧缘既是。主治:调整肌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用的穴位。另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失眠,遗精、阳痿有效。抗衰老取穴:曲池。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弘骨外上裸连线中点。主治: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可治疗喉咙肿痛,齿痛,目赤痛,瘾疹,热病等症。抗衰老取穴:合谷。定位:虎口直上1寸主治:头痛、齿痛、耳聋、热病等。操作方法: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以上穴位,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巧用灸疗治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于工作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常有习惯性便秘肠道炎症恢复期,手术后排便困难,产后排便困难或药物引起的便秘,本疾病因病机,主要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干难解,本症从偏虚,偏实两方面叙述。实性便秘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热病后余热留恋,或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或忧思过度,久坐少动,肺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便秘。虚性便秘多由病后产后气血两伤末复,或年迈体弱气虚则大肠传运无力,血虚则津亏肠失滋润而成的便秘。现代医学认为便秘是一种症状,引起原因较多,主要分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两种,前者系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迟缓而引起便秘,后者则指食物残渣在直肠滞留过久,故也称排便困难。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间隔常超过两天,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或无力排出,或排出不畅,左下腹常有胀满或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选穴:虚性;天枢、大肠俞、气海、足三里实性:天枢、支沟、大肠俞穴位简释:天枢穴大肠之募穴,能疏通大肠腑气,使津生而便通,大肠俞内应大肠,为大肠之背俞穴,主津司传导,气海培元固本、补气疏理腹中气机,足三里调理肠胃、宽肠运便,支沟可清大肠实热而通便。天枢、大肠俞为俞募配合,疗效增强,不论虚实皆可使用。用法:1、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2、隔姜灸;艾柱如花生大,每穴5—7壮,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3、直接灸,艾柱如麦粒大,每穴7壮,每日一次,30次为一个疗程调理护养:1、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香蕉、红薯等。2、日久便秘者或年迈体弱者,可经常饮用蜂蜜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艾灸治疗结肠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用艾灸治疗结肠炎,可以调整阴阳、补胃健脾、驱寒补热、健脾和中,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只要坚持配合治疗,有效率是%。灸疗是绿色疗法,对人体没有伤害,只要坚持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复发的几率很少。结肠炎和人的心态有直接的联系,在特别焦虑的时候,结肠炎很容易发病,所以,能保持健康的心态配合结肠炎疾病的治疗并走向恢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治则:调整胃肠气机、祛邪利湿、温肾健脾。取穴:神阙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梁丘穴说明:用艾条悬灸,或隔姜灸、隔蒜灸都可以,如果直接灸会更好一些。每天艾灸1-2次,每次,每穴1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20天后统计疗效。灸法:如果用艾条灸,可以采用艾灸盒,这样节省了你自己拿着的方法,同时可以进行多个穴位。1、隔姜灸——把姜片切成3mm厚的姜片,上面用牙签扎上眼后,放在穴位上,上置艾柱,开始艾灸,每穴5状左右。2、隔蒜灸——隔蒜灸的方法和隔姜灸一样,就是需要独头蒜,现在新蒜刚好上市,估计新蒜也好买。如果中气下陷,可以增加穴位百会和长强,如果肾阳虚弱,可以增加脾俞、肾俞、命门、天枢。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泄泻是多种间接灸的适应症,间隔物有盐、姜、蒜、附子等。虚寒之泄泻,非温热之力不能止,加之艾和间隔物的药性作用,是针刺疗法所远不能比拟的。阙为任脉腧穴,与督脉、冲脉,胃经等也有密切联系。《针灸资生经》云:“若灸溏泄,脐中第一”梁丘为足阳明胃经之郄穴,能治疗胃病、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故用于泄泻效果显著。
9种实用艾灸养生方法
转载自杏林神针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关元。
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天佑堂经络调理馆采用拍打,点穴拨筋,刮痧,拔罐,艾灸,小儿推拿等安全、有效、无药物副作用、纯绿色的方法为您的身体经络气血进行全方位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