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等等。
肝硬化,缘于肝脏的纤维化
肝脏在人体中至关重要,是人体的一个“有机化工厂”,对于蛋白质的制造、体内废物的分解、能量的代谢、人体造血、免疫功能以及内分泌的调节都有影响。
肝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造成肝硬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慢性疾病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也会引起相关的肝硬化等。
“慢性肝病治疗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正确的治疗和保健,阻止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半数以上的肝硬化和肝癌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因此,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更要警惕患上肝硬化。
肝硬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短则一两年,长的可以达到四五十年。肝脏患病后,身体会产生纤维组织来修复坏死的肝细胞,达到一定程度就是肝纤维化。”庄林表示,修复受损肝细胞的纤维组织,不能代替肝细胞,也没有肝细胞的功能,“纤维多了就是肝硬化。”并发症易导致患者死亡。
并发症,导致死亡率较高
肝硬化之所以死亡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其诱发的并发症。肝硬化腹水是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之一。庄林表示,肝脏有腹水大多是肝硬化的晚期,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除此之外,肝硬化的并发症还包括肝性脑病(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胃底、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患了一种并发症的患者很容易再发生其他并发症,从而使肝脏进一步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乙肝和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患者相对集中于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这类人群比较容易被感染,他们更容易接触文身、不洁医疗设备等传染源,而又因经济状况差得不到及时医治,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后演变为肝硬化。”
婴幼儿患肝硬化的比较少见,但部分婴幼儿会因母婴传播而感染乙肝或丙肝,所以妊娠医院检查是否携带病毒,一旦查出,应立即采取母婴阻断等手段尽量避免下一代被传染。
有饮酒习惯或经常酗酒的人群也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炎从而增加患上肝硬化的可能性,尤其是本身已经患有乙肝和或丙肝的患者。此外,脂肪肝患者恶化加重为肝硬化的几率在50岁以下以男性居多,而50岁之后女性更容易形成肝硬化。
费用高、肝源少,是肝移植两大困难
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治疗。“先要对病因进行治疗,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就要先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样的,如果因饮酒、服药引发肝硬化,则要停酒、停药。另外,还要进行护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必要时可采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和肝移植。
目前,肝移植主要有“尸肝”和亲体移植两种方式。“尸肝”即肝源体因车祸等意外事故或其他一些原因逝世后,同意捐献器官而进行的移植,而因病去世者的肝脏一般不适用。另外,患者还可采用亲体移植,即从患者的直系亲属身上切割1/3的肝脏,移植到患者体内,但这种方法需要2-3名亲属的肝脏合在一起才足够。
“国内肝移植的手术已经很成熟,成功率也很高。”但费用昂贵以及肝源不足依然是肝移植存在的两大困难。
“恶化后的治疗不如在病情加重前积极预防。”肝炎患者应该多休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避免油炸、坚硬的食物,以及严禁饮酒和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