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酒精性脂肪肝 发布时间:2024/12/31 11:19:54 点击数: 次
文/叶徐行“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木心01不知有时你是否会陷入这样一种情绪的困境。深知人生是条单向路,时间可贵,想要不负此生,为自己树立了目标,列了年度计划,可是,却很少坚持下来?一方面为时间流逝而恐慌,一方面为半途而废而愧疚,同时,又再次撸起袖子,想要重新而战。在反反复复中,战没战胜时间未可知,可是,对于时间的紧迫,未来的掌控,以及想要为家人营造美好生活的愿景,就像潮水一样,在深夜一次次冲击着自己。在求而不得的短暂失控下,我们倍感焦虑。我们总是担心最坏的情况出现,深怕一步错步步错,我们走得小心翼翼,却又对他人的看法格外在意。没有达到预想的生活之前,总是觉得自己很失败。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被内心的焦虑情绪绑架了。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珍妮弗·香农,在《跳出猴子思维》一书中提到,人类天生焦虑,这是在原始社会自我保全的大脑预警装备,哪怕有天你安然的躺在爱人的臂弯之中,看上去岁月静好,脑子中的焦虑情绪也依然存在。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焦虑,但应该学会如何不被焦虑情绪绑架。02哪三种人容易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生命的不确定性,从原始社会大自然的不确定性,到现代科技经济的不确定性,数千年过去了,不确定性从未消散。掌控,能让我们充满安全感。而不确定性,则会让我们焦虑,并放弃改变。有人想要写小说,可是却迟迟无法动笔,因为他想要百分百确定好了再动笔。有人想要学英语,可是收藏了很多学习方法都没有开始,因为他不确定哪种最好。有人身上有一点不舒服,就上网搜索症状,把自己搞的紧张兮兮,总怕万一是绝症怎么办?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人,往往很难做出决定,因为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要面对未知的可能,所以哪怕是选择一双鞋子,也会不断权衡利弊。这样的人,把生活本身当成了一种威胁。永远只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一旦有出圈的可能,便会彻夜难眠的焦虑,因为潜意识里,他们把未知全部设想成了困难模式。·追求完美主义有些人追求完美,是为了变得更好。而有些人的完美,是恐惧失败,恐惧失去。前者会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追求上升。而后者,则会纠结于每一次的判断,做出保守的选择,守卫自己的形象。埃里克是公司创始人之一,可是却不愿出席公司的年终派对。因为他“害怕说出什么蠢话把场面搞砸”,每周疯狂加班,可是工作上的重大决定,却总让他为难。好朋友的妻子在他手下干活,犯了错误让公司损失的客户,怎么处理这个员工让他格外焦虑。他不想和员工发生正面冲突,也不想失去好朋友。连续两天他都没法睡好,他担心被所有人讨厌,担心没有生意,担心所有的一切。完美主义有时是一场噩梦。生怕自己犯错,所以无论是选大学还是选工作,甚至买个杯子选个甜点,都会引发焦虑。会反复复盘自己的过错,然后为自己找理由。·过度负责的讨好型人前段时间大热的《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在职场上,就是一个不懂得拒绝人的工具人。而备受好评的顾佳,其实在婚姻中,也过多地照顾老公许幻山的感受,明明公司的发展、客户订单还有安全管理,她都无比上心,起着主导作用,可是,却仍然要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许幻山。当许幻山脂肪肝,她陪着他不吃晚饭。这些都是过度负责的表现,将他人的需求与感受统统摆在了自己前面。同理,家庭关系中,也存在因为取悦反而令亲子关系陷入僵局的处境。为孩子做各种“为了他好”的选择,甚至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会因为他们酗酒、负债或是婚姻关系而上手负责。或者,遵从父母,留在家乡做一份安稳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相亲结婚生子。选择没有对错,但是当这一切令人产生并不愉快的情绪时,那说明,这些行为统统只是为了消除内心某种不安的临时行为策略。《跳出猴子思维》中指出,我们脑中的焦虑感,就像一只猴子拉响了警报,它没有恶意,但是,若我们把每次警报都当成一件可怕的事,只会令猴子越来越频繁地拉响焦虑警报。因为当我们采取逃避、拖延、妥协、分散注意力等看上去暂时有效的方法消除焦虑感,实际上,反而喂养了警报猴,令它确信,它帮我们提示了危险。可实际上,我们就是在这种反复的“警报--消除--确认警报”的循环中,被焦虑绑架。害怕犯错,担心未知,取悦别人,将我们局限于生活的一潭死水里,正如作者珍妮弗·香农说的那样,“你的人生都在竭力避免任何负面体验,那么你的生活真的因此而过得如意吗?”03如何应对焦虑?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变成了一个不轻易显露情绪的成年人。在我们的认知里,乐观外向自信诸如此类的正向情绪是好的,而它们的反面我们唯恐避之不及。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真正的管理情绪,从来都不是戒断与控制,而是正视与接纳。《跳出猴子思维》这本书中,给出了三个应对焦虑的办法。·提高韧性。我们需要学会和焦虑相处,就像习惯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一般。要想不被焦虑控制,必须先反向为之,觉察自己的情绪,当焦虑来临时,友好地欢迎它。若是焦虑让你感到头痛,试试深呼吸,让呼吸集中到疼痛的部位。尝试一些不同的选择,若常常讨好,试着拒绝,若害怕犯错,先试着点一道新口味的菜,或者走一条不同的路线。这些行为会令人更加不适,但是,也是提高新体验的途径,通过主动触发焦虑,来提高对待焦虑的耐受度,也就是韧性。这些并非是要摆脱或者控制焦虑,也绝非违心的喜欢焦虑,仅仅只是以开放的心态看着它出现,看着它作妖,再看着它沉寂。·自主决定担心的时刻。我们无法控制焦虑。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对待焦虑的反应,以及在什么时刻焦虑。当父母的人都了解,因为孩子哭闹就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以后他只会变本加厉。对待情绪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和自己对话,让焦虑来的更猛烈一些。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给自己设置一个10~20分钟的闹钟,然后开始自己的“担心时刻”。想象最糟的情况,如果发生,会给自己、家人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尽你所能的去担心,不需要思考解决方法,甚至结束后可以给自己安排一段快乐时光。这不仅是提高对待焦虑的韧性,同时,也是在下次焦虑拉响警报时,可以不再惊慌,而是淡定地在心里回应,“担心的事,就留到担心的时刻再说吧。”将被动的响应,变为主动的提议。·寻求真正的人生价值。当我们被焦虑包围时,所有的人生价值都缩减为三个字,“安全感”。《永恒的终结》中有句话,“如果人类总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当我们试图寻求确定,力求完美,讨人喜欢时,我们牺牲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许是探索的喜悦,独立的骄傲,对冒险的热爱,对自我表达的渴望,对创造力的滋养。当我们不再局限于寻求确定性,那些我们真正在意的人生价值,会引领我们做出合适的选择。哲学家罗素说过,“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一种思维的恶习。”掌控我们能够掌控的,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放手那些本该放手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理安全感不是实体的房子或简单的亲缘血缘关系,而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如果你正受焦虑的困扰,相信《跳出猴子思维》这本书会有所帮助,三个测试表,六大思维拓展训练表格,帮助你打破内心焦虑、恐惧和担忧的无限循环。重新获取自己生活的主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