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艾灸治百病艾灸除百病我艾你,

文章来源:酒精性脂肪肝   发布时间:2021-10-23 15:48:20   点击数:
 乌鲁木齐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484869.html

点击   艾灸治疗在东方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治疗疾病,实践证明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它也引起西方的一些人们的极大的兴趣,把它开始作为一种极有潜质的治疗方法加以研究,用于治疗包括从背部疼痛到情绪抑郁的各种疾病。英国还把针灸疗法列入了它的医疗保障体系。按照一些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的观点,阳痿或其它勃起功能障碍可以加入到针灸治疗的行列中。

  这里推荐一种艾灸疗法:先点燃一支檀香,把艾绒搓成像筷子大小,约三厘米长,在檀香上引燃,置于需要灸的穴位上(火头离皮肤约四毫米,这样就不会炀伤皮肤),当感到灼热难当后移开。此法操作简单方便,不操作皮肤,无感染危险。

让艾灸帮肝脏“减肥”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脂肪肝似乎成了城市“时髦病”。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所引起的病症,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与酗酒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与肥胖或其他脂代谢异常有关。单纯的脂肪肝多没有明显症状,但不加以防治,可进一步引起脂肪性肝炎,导致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

灸法可以改善肝脏脂肪的浸润程度,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轻、中度脂肪肝患者。

艾条悬灸法

主穴:肝俞(右,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章门(右,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中脘(脐上4寸)。

备用穴:三阴交(在足内踝上3寸)、关元(脐中下3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主穴均取,可酌加备用穴1~2个,肝俞、章门先用回旋灸法,至热感明显时改用温和灸,艾条燃着端距皮肤2~3寸。每穴灸10分钟左右,余穴用温和灸,每穴3~5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最初隔日1次,10次后改为每周2次,一般坚持3个月即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妙用艾灸抗衰老

年龄的增长,皮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5岁以后,皮肤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渐渐发生变化,会出现鱼尾纹,30岁以后,前额易出现细微的额纹,40岁以后面部的各种皱纹都渐渐明显,鼻沟纹也会加深、扩张。衰老性肌肤多属荷尔蒙代谢障碍所引起,中医认为是“阴血不足、肤失濡养、淤血阻络,肌肤失容”。灸疗可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疏通经络、濡肌除皱。

抗衰老取穴:肺腧。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皮肤细腻,咳嗽气喘,潮热,鼻塞盗汗,皮肤病。(增强表皮细胞的代谢能力)

抗衰老取穴:脾腧。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可憎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陈新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同时对腹痛,呕吐,泄泻,水肿,便血,水肿、气虚乏力等有显著疗效。

抗衰老取穴:肾腧。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腰痛、遗尿,遗精,白带,水肿、耳鸣等。

抗衰老取穴:三阴交。定位:内裸高点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经验取穴:沿内裸上横三指,胫骨内侧缘既是。

主治:调整肌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用的穴位。另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失眠,遗精、阳痿有效。

抗衰老取穴:曲池。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弘骨外上裸连线中点。

主治: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可治疗喉咙肿痛,齿痛,目赤痛,瘾疹,热病等症。

抗衰老取穴:合谷。定位:虎口直上1寸

主治:头痛、齿痛、耳聋、热病等。

操作方法: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以上穴位,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针对肥胖症状采用艾灸减肥的方法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身体超重,称为肥胖。身体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多数是细胞肥大而数目无明显增加。遗传、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过剩,运动减少和错误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身体肥胖的主要原因。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

1、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巧用灸疗治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于工作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常有习惯性便秘肠道炎症恢复期,手术后排便困难,产后排便困难或药物引起的便秘,本疾病因病机,主要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干难解,本症从偏虚,偏实两方面叙述。实性便秘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热病后余热留恋,或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或忧思过度,久坐少动,肺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便秘。

虚性便秘多由病后产后气血两伤末复,或年迈体弱气虚则大肠传运无力,血虚则津亏肠失滋润而成的便秘。

现代医学认为便秘是一种症状,引起原因较多,主要分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两种,前者系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迟缓而引起便秘,后者则指食物残渣在直肠滞留过久,故也称排便困难。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间隔常超过两天,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或无力排出,或排出不畅,左下腹常有胀满或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

选穴:虚性;天枢、大肠俞、气海、足三里

实性:天枢、支沟、大肠俞

穴位简释:天枢穴大肠之募穴,能疏通大肠腑气,使津生而便通,大肠俞内应大肠,为大肠之背俞穴,主津司传导,气海培元固本、补气疏理腹中气机,足三里调理肠胃、宽肠运便,支沟可清大肠实热而通便。天枢、大肠俞为俞募配合,疗效增强,不论虚实皆可使用。

用法:

1、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艾柱如花生大,每穴5—7壮,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3、直接灸,艾柱如麦粒大,每穴7壮,每日一次,30次为一个疗程

调理护养:

1、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香蕉、红薯等。

2、日久便秘者或年迈体弱者,可经常饮用蜂蜜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艾灸除百病

养生灸没有定式,按需取穴最重要

取穴:关元、气海一定要灸,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效用:艾灸关元穴,可以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前面我讲了很多艾灸治病的例子和方法,其实用艾灸来防病养身同样具有神奇的效果。现代人与自然隔绝,得不到自然之气的补充,更容易出现体虚气弱的毛病。要是学会了用艾灸养生的法子,给自己补补阳气、调调正气,对生活和工作都是有益的。我常教我的病人用养生灸来调理身体,我自己也常常做,感觉虽然上了岁数也不老,整天接待病人也不觉得累。

养生灸自古就有,在很多中医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药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就是说在江浙、四川游览时,常常在身上灸两三处,可以起到预防瘟疫、疟疾等疾病的作用。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这和艾灸补阳气、调正气脱不了关系。

中医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旦人的正气不正了,或者正气不足了,不能克制邪气,人就会生病。所以,不调正气怎么行?而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年人,阳气又尤为重要。《黄帝内经》说:“六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这个年龄的老年人生命的动力大大减少,就算没病,也会觉得没精神、不舒服,所以要补阳气。

我的病人很多,我教他们养生灸的时候,每个人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人消化不好,想调调脾胃;有的人身体羸弱,想补肾壮阳;有的人易感风寒,想提高免疫力……对于不同的需要当然要用不同的方法,但有的方法也能适合所有人用。我总结,关元和气海两个穴位是养生灸一定要灸到的。关元就是丹田,是藏精的地方,而气海顾名思义,是“气的海洋”。这两个穴位可以说是全身阳气之源。艾灸这里,可以让灸火的热力和艾绒的药力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充沛,就能像书里说的“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古代对于养生灸的讲究很多,比如古人说灸气海应该在立春前后五天,灸关元应该在立秋前后五天。而且必须是直接灸,一两年一次,一次灸壮。我主张艾灸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用温和灸来代替直接灸,不用发灸疮,一般人也容易接受。但是因为温和灸的效果不如直接灸,所以灸的次数就要增加,可以每周1~2次,身体虚弱的人可以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

除了关元和气海,还有很多穴位可以用来做养生灸,取什么穴主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身体虚弱的人可以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主纳谷,灸这里能升阳益胃,补益先后天之气;脾胃不调、形体消瘦的人可以灸中脘,中脘是胃之募穴,专门针对食谷不香、饮食不化等脾胃虚亏的问题。我在那里列了一个表,把身体状况对应的养生穴位总结了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增强免疫力,别人感冒我没事儿

  取穴:关元、中脘、足三里、神阙。

  功效:温经祛病,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传染病。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或者在神阙穴做隔姜灸或隔蒜灸,每次灸5~8炷。

  这半年来,我上网总能看见各种关于甲流的消息,一会儿流行,一会儿变异,说法很多,弄得人心惶惶的。有很多病人和朋友问我怎么能预防甲流,说实话,我真说不好。但我想增强自身免疫力总是没错的。不仅对于甲流,对于所有的传染病都是这样。身体的免疫力强,就像穿上了一副盔甲,外面的病毒细菌就进不来了。

  一般来说,久病体弱和小孩子的免疫力比较弱,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成人忍耐力好,可以用很多方法增强免疫力,但小孩子不一样,方法的局限性很大,一些作用太剧烈的方法根本不敢用。我也是奶奶辈的人,知道这种感觉。小外孙有病的时候跟着着急,可是很多办法不能用。我就常常给小外孙艾灸,用温和灸治病,总是屡屡见效。所以我建议家里有小孩子的父母可以用艾灸的办法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能提高免疫力的穴位很多,比如关元、中脘、足三里、神阙等等。这些穴位的效果都是遍及全身的,是调整身体的整体状态。关元、中脘、足三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这里主要说说神阙穴。

  神阙穴很好找,就在肚脐的正中。神阙也叫气合,是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一般气血、经络会合、交叉的地方都非常重要。这个穴位用起来有讲究,《证治准绳》中说“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所以这里只能用艾灸、敷贴等外治法。而且,古时有“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若灸之三五百壮”的说法。这是灸法中的隔盐灸,能达到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的目的。

  现在我们给神阙穴艾灸不用这么麻烦,用温和灸就可以。每天灸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可以取得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如果想要加强效果,或者身体耐受力好,可以用隔姜灸或隔蒜灸。姜要选老姜,蒜要选独头蒜,这样效果好。把老姜或独头蒜切成3毫米厚的片,用牙签扎几个透气用的孔,然后放上艾炷,贴在肚脐上。等到有烧灼感的时候,把姜蒜片稍稍抬起来,或是换一个艾炷,这样连续灸5~8炷就可以了。艾灸结束后,还要用毛巾擦一下肚脐周围,以免姜蒜的汁液刺激皮肤。

  神阙是一个养生穴,不仅可以艾灸,一些脐疗的办法也是对这里起作用。老年人如果害怕肚子着凉伤肠胃,可以用干的艾草做成小包放在肚子上,也能起到驱寒保健的作用。养生的办法很多,形式也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发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daotuan.com/zfgyx/1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