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万人。我国不仅有近1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肝炎。
据统计,全世界50%的肝癌与乙肝有关,25%与丙肝有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每年平均有1%~15%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肝癌。丙肝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后每年约有1%~8%进展为肝癌。因此我国是原发性肝癌大国,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的肝癌发病率为如此之高。
\
肝癌小问答之一:肝癌发生与什么有关,会遗传吗?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肝炎。全世界50%的肝癌与乙肝有关,25%与丙肝有关。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则主要与乙型肝炎有关。除了肝炎外,高危因素还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嗜酒、摄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遗传病等。肝癌不会遗传,但有一定的家庭聚集倾向,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在我国是肝癌最主要的病因,而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母婴)和水平传播(家庭成员间)较为常见,使得乙型肝炎在家族中有一定聚集性,从而使肝癌有一定的家庭聚集倾向。
肝癌小问答之二:肝癌如何早期发现?如何预防?
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等出现典型肝癌症状,如腹痛、腹块、消瘦、腹水、黄疸等时,肿瘤多已处于中晚期。只有对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35岁、感染乙肝丙肝者、有肝癌家族史者、过度饮酒者等)进行筛查才能早期发现肝癌。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腹部B超,同时复查血清AFP(甲胎蛋白)。对于乙肝病毒活动期应该坚持口服抗病毒药物(具医院调整药物),并按时复查病毒定量。
食用菌的抗癌作用主要来自食用菌中的多糖体,这类化合物虽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的杀作作用,但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此外,食用菌还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
食用菌癌症抑制作用
化疗药物有增效效应。Sasaki等()发现,从树舌子实体中分离的多糖G—2可抑制小鼠S—肉瘤生长。李旭生等发现,灵芝菌丝提取物(GLP)对C3H小鼠的肌性纤维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而且对此肿瘤细胞的肺转移病灶也有抑制作用。银耳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首见于Ukai等()的报道,发现银耳多糖对鼠S—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周爱如等()发现,腹腔注射银耳多糖能明显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生长,并显著抑制腹水癌细胞DNA合成速率。Chihara等()首先发现香菇的热水提取物能抵制小鼠S—肉瘤生长,以后从其中获得香菇多糖(Lentinan),不仅抵制肿瘤生长而且还能预防化学性和病毒致瘤物的致癌作用。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把栗蘑作为野生草药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栗蘑的抑制作用主要是β—D—葡聚糖。此外,栗蘑中富含有机硒,可作为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云芝多糖(PSK,商品名Krestin)、云芝多糖肽(PSP)、茯苓多糖和羧甲基茯苓多糖、裂皱菌多糖(Schizophyllan)、猪苓多糖等也有抗肿瘤作用,对实验动物的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食用菌有保健治疗作用:一是抗肿瘤,食用菌普遍含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如银耳、香菇、猴头菇、茯苓等;二是增强免疫力,食用菌特别是其所含多糖类能增强免疫功能,包括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三是调节血脂,血脂代谢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银耳、香菇、猴头菇、黑木耳等都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以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四是保肝解毒,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参与蛋白质合成、化学物质的代谢与解毒,香菇、猴头菇、银耳等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五是降血糖,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所含多糖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动物的血糖;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如银耳有抗放射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银耳、茯苓、黑木耳有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猴头菇有抗溃疡作用等等。
有机硒含量第一吸收利用率第一吸收速度第一中植营养素8号硒蛋白与黄精最佳组合效果倍增——“硒”望大家健康长寿
家庭补硒刻不容缓
定量补硒势在必行
科学补硒防治疾病
(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