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分析
酒精性肝病一般没有症状,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还会有肥胖、肝大等体征。患者得病日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酒精性肝病在西方国家多见,80%~90%的肝硬化病因是由饮酒所引起。在我国对肝炎后引起的肝硬化比较重视,对酒精肝硬化认为少见而重视不够。随着我国酒的消耗量增加,临床所见酒精性肝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酒精性肝病属于中医学“伤酒”、“酒癖”、“酒鼓”、“酒疸”的范畴。病因为酒毒湿热之邪。病位先在肝、胆、脾、胃,后及于肾。病机为湿热酒毒伤人,导致肝郁气滞,水湿不运,痰浊内生,肝脾血瘀,脏腑虚损。
艾灸取穴方案
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胆俞
(建议火行艾饼)
1.脾俞穴、胃俞穴
温阳培阳,益气补益
外散胃腑之热
脾腧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
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将两臂伸直紧贴身体,两肘尖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就是第11胸椎,向下数一节,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就是胃俞穴。
2.肝俞穴
散发脏腑之气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
3.胆俞
外散胆腑之热
胆俞位于背部,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辩证施灸
症状一:
伤酒(早期)
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乏力、肝区不适、纳呆、腹泻,偶有黄疸、水肿、肥胖,肝大,质软,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加灸:足三里、阴陵泉
足三里
滋长气血,补肾益气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阴陵泉
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左右腿各有一穴。
症状二:
酒癖(中期)
乏力纳呆,肝区疼痛,腹痛腹泻,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腹水厌食,肝掌、蜘蛛痣,神昏震颤;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或细涩。
加灸:天枢穴、中脘穴
天枢穴
调理肝脾,排寒气,疏通大肠腑气,使得津生而便通。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
中脘穴
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处。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症状三:
酒鼓(晚期)
患者神疲乏力,纳呆,皮肤见肝掌、蜘蛛痣,腹水,肝脾肿大,伴有心悸气短,脘腹胀痛,神昏震颤,唇甲色淡等;舌红、淡红、暗红、或淡暗,苔白腻、黄腻或少苔,脉沉细、弦细或细涩。
加灸:肾俞穴、百会穴
肾俞穴
滋阴补肾
肾俞穴位于背的中点,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百会穴
开窍醒脑、回阳固脱
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以上穴位,使用养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小贴士
由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糖原储备降低,进食减少可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本病患者应摄取高维生素、高蛋白和富含热量及镁和锌的营养膳食。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调畅情志。
下期预告:疟疾的病症调理。敬请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怎样防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