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某,女,61岁,主因发现HBsAg阳性4年余,于年01月09号非急诊入院。
本病例特点问诊:
1、患者女性,61岁,不饮酒。
2、否认肝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否认输血史及血制品使用史,无不洁注射史。
3、患者发现HBsAg阳性4年余;现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精神食欲尚可,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夜间睡眠可。
4、查体:神清合作,面色少华,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巩膜微黄,未见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肝掌阴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下界肋下及剑突下均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均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舌淡,苔白,脉弦数。
望诊:神志清楚,营养一般,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
闻诊:语言流利,声音适中,呼吸均匀,无特殊气味;
切诊:脉弦数。
中医辩病辨证及鉴别诊断:
1、患者发现HBsAg阳性4年余,目前肝功转氨酶升高,故诊断为肝着(肝郁气滞证)。
2、肝主疏泄、脾主运化,邪毒侵袭肝脏日久,肝病及脾,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脾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故肝着;舌脉均为肝郁气滞之症。
3、鉴别诊断:①痞满:指胃脘部痞塞胀满,系自觉症状,而无肿块可触及,本病例无痞塞胀满,故不属此证。②胁痛:此证指一侧或双侧胁肋部疼痛不适为主症,本病例无胁肋部不适,故不属此证。③积聚:此证为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积属有形,积块固定不移,该病例彩超示脾大,故不单属此证。
西医辩病辨证及鉴别诊断:
1、根据本病例特点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并:脾大。
2、鉴别诊断:①酒精性肝炎:该病因长期大量饮酒,使肝细胞受损所致,本病例不饮酒史,可除外该病。②药物性肝炎:该病因长期服用肝损伤药物,使肝细胞损伤所致,本病例无肝损伤药物服用史,可除外该病。③急性肝炎:该病因各种原因引起肝脏损伤所致,可有肝功能损伤等临床表现,但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此病例发现HBsAg阳性4年余,故可除外该病。
入院时间-01-:35出院时间-01-:00住院天数7天
出院时情况:无明显不适症状;查体:神清合作,面色少华,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巩膜未见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肝掌阴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下界肋下及剑突下均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均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化验:
肝功:
ALT
U/LAST
U/LTBIL13.0umol/L
DBIL7.1umol/L
IBIL27.0umol/L;
HBV-DNA: 专家点评:
我院长期从事肝病诊疗的张建有主任介绍,近年来就明确了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张主任特别强调,大可不必恐惧乙肝。首先,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传染,饮食并不足以传播乙肝,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血液,以及过分密切的接触,寻常交往根本不足以传播乙肝,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乙肝。其次,乙肝是可以有效主动免疫的,接种疫苗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况且,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乙肝患者只要接受规范治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争取病情的稳定和好转。当然,这样的前提是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