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
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疾病早期基本上没有不适的症状,一般都认为是饮食太油腻造成的,不需要治疗,但是脂肪肝和乙肝一样,可以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马旭红医师个人简介
马旭红,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大专学历,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跟随父亲马永礼从事中医内科工作20年,师承厦门援疆中医内科专家叶文彬主任1年),在近30年的中医l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医内科:支气管炎、鼻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高脂血症、脾胃病、肝病、前列腺疾病等中医治疗。
中医妇科病:更年期综合症、失眠、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带下病、不孕症等中医治疗。
手法调理: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的经络调理、体质调理。
门诊:
内科门诊、治未病门诊、肝病门诊
门诊地点:
中医院新门诊二楼内科三诊疗区号房间
门诊时间: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