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当天广西医院举行义诊活动。医生在义诊活动上指出,预防脂肪肝,生活方式很重要,但是“暴走”并不是治疗脂肪肝的良策。
据介绍,年发布的《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中显示,中国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达12.5%—35.4%,脂肪肝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普通人群的脂肪肝发病率是15%,在大量的饮酒人群里发病率约为45%,在高脂血症患者占50%,在肥胖人群里有75%,而在肥胖且大量饮酒的人群中则高达95%。
脂肪肝,不只是肝脏“发福”那么简单。广西医院感染科疾病科副主任陈茂伟指出,不止胖子易得脂肪肝,瘦子也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据了解,营养过剩、过度节食、饮酒为乐、缺少运动、滥用药物等因素容易引起脂肪肝。脂肪肝分为两大类,一是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另一类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
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暴走”并不是治疗脂肪肝的良策。陈茂伟医生说,肝脏本身就比较脆弱,如果“暴走”不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试图用过大的运动量来达到减脂的效果,这是不可取的。劳累过度,比如一下子踢球两三个小时,身体久久不能恢复到正常状况,就容易进入疲劳状态,进而引起诱发肝炎的发作。建议运动量适可而止,确保运动后一个小时内能够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
广西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江建宁也表示,脂肪肝的运动减重方式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说“暴走”后立刻能减脂,这样反而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因为一下子所有的脂肪全部变残,就会致使游离子脂肪酸、甘油酸酯、胆固醇进入血液中,引起血脂骤然升高。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运动量过大反而会损伤肝部,这类患者首先要做的是戒酒。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如果没有运动习惯,也别一下子加大运动量,这样会增加身体疲劳感,从而加重病情。
江建宁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运动量和饮食量,才能更好地治疗脂肪肝。从运动种类来说,建议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消除多余脂肪,必须每次坚持20-30分钟,一周最少3次以上。
一般认为,B超等检查显示肝脏中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多数轻度脂肪肝患者症状不明显,部分人会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腹胀等症状。当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时,肝脏损害已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因此,早防早治是关键。经常喝酒、肥胖、患有乙肝的人,如果发现脂肪肝,即使是轻度的,也建议进一步检查肝纤维化、炎症等相关指标,定期监测肝脏的情况。
来源:《当代生活报》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