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糖一出,无人争锋解密糖与0糖背

文章来源:酒精性脂肪肝   发布时间:2024/8/26 11:53:26   点击数:
 

0糖饮料,一个曾被评为“最难喝的饮料”的品类,在“无糖”概念风靡后,也终于拨云见日,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当赤藓糖醇、安赛蜜、阿斯巴甜......这些代糖出现在0糖饮料配料表里时,你是否也在想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0糖≈健康?

First「0蔗糖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白砂糖、赤砂糖或者冰糖,都属于蔗糖类。

因为人们很容易把蔗糖和糖画上等号,所以一些饮料厂商会利用这个大众知识误区,给自己的产品标上无蔗糖来显得更健康。但这个仅仅是无蔗糖,也就是说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添加含大量果糖的果葡糖浆和结晶果糖等。

虽然果糖相对蔗糖,升糖指数较低,不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但这并不是说用果糖代替蔗糖的方案是没问题的。

果葡糖浆的出现的由于年,美国市场上蔗糖供应紧缩,而中西部的玉米却产量过剩没有销路。因此由玉米淀粉转化的果葡糖浆,因其甜度高、成本低,发明出来之后便可取代蔗糖在食品行业大规模使用,成为饮料工业中使用最多的糖类原料。

饮料中添加果糖与吃水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吃完整的水果时,里面的纤维会限制人体食用量,也会限制果糖的吸收速度。可是当它们被榨成汁后,人体就很容易摄入过量的果糖。

尤其是饮料工业中经常使用的浓缩果汁,制作过程中经过榨汁、脱水,属于水果的营养早已消失殆尽,其基本上就是含糖量60%以上的糖水了。

因此,即便很多的果汁饮品都在强调自己没有额外添加糖,但只要加入少量浓缩果汁,其效果与加入果糖也是一样的。

并且果糖是需要在肝脏内代谢,进一步合成为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果糖更容易增加肥胖、脂肪肝和很多疾病的风险。

标注“无蔗糖”往往意味着有别的糖,那标注“0糖”的那些饮料呢?能大胆的喝吗?

Second「0糖没有热量吗?」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0糖饮料并非要求完全没有糖,只要每毫升含糖量低于0.5克就可按照无糖去营销。

而且要明白即便是代糖,也不是都不含热量的。

这些在食品中提供甜味的代糖统称为甜味剂,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通常同样甜度下,代糖提供热量达到蔗糖热量2%以上的都属于营养性甜味剂,但它们也仍然会参与人体代谢产生热量。

0糖代表了有代糖,那么第三个问题来了,谁是天然代糖,谁又是人工合成的代糖呢?低糖界,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Third「人工合成的代糖or天然代糖?」

在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被称为天然代糖;在自然界目前还没发现的,需要人类自己去合成的,被称为人工合成代糖。

早期的糖精、安赛蜜在浓度高时会有金属味和苦味,甜蜜素甜度不高,阿斯巴甜稳定性差,高温下会变苦。三氯蔗糖口感接近蔗糖,但是甜度曲线仍无法与蔗糖完全重合。

但是关于人工代糖请永远不要小看人类的智慧:

从年的第1代人工代糖糖精到年的第5代的三氯蔗糖,合成代糖目前已经成熟地在饮料中添加使用。要硬说美中不足就是年获批使用的第6代合成代糖纽甜(年发明),因为甜度过高,容易造成产品甜度不均,所以难以在食品工业中大范围应用。

虽然,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这些人工代糖都已经通过了JECFA(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安全性评估,官方认为普通人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摄入范围,就不会对健康造成损伤。但是,数十年间多位学者及大小NGO组织都在用动物实验证明,糖精和阿斯巴甜有致癌风险。

近年的代糖研究也普遍受到过质疑,有人认为“人工代糖无害论”均出自代糖行业的赞助,有人认为“人工代糖有害论”是蔗糖工业的绝地反击。

代糖支持者和反对者双方一直在反复拔河,毕竟在资本市场卖糖和卖代糖的不是同一拨人。

当营养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食品企业的干预,让研究成果的可靠度大打折扣。这些干预能够撼动市场,背后的原因要归功于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吃下人工化学合成物的警惕。

那么天然代糖去哪里了?

小编只能说天然代糖一直在路上。

相比于人工代糖,糖醇和天然代糖在自然界中本就存在。普通消费者对“纯天然”有天生的好感,安全性争议较少。

可在实际饮料生产中,天然代糖确实各有各的缺陷。

可口可乐在年在英国推出了一种绿罐可口可乐,其产品最大卖点就是用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代替了阿斯巴甜。但是bug出现了为了掩盖甜菊糖苷的甜后苦味,绿罐可口可乐无法做到彻底不加糖。因此,它的含糖量只比标准版少了三分之一,变得相当鸡肋,最后销量惨淡,产品线被砍掉。

而我们熟知的罗汉果糖提取复杂、价格昂贵,厂商为了控制成本,一般不作为主要甜味剂大量使用。

赤藓糖醇是天然糖醇类中的明星产品。但是它的甜度只有蔗糖的70%,且价格比蔗糖更贵,所以在饮料中它只能与甜度是蔗糖倍的三氯蔗糖搭配使用。

所以综合来看,人工代糖中的三氯蔗糖是降低成本提高甜度的首选,而赤藓糖醇、罗汉果糖只能负责中和口感风味、撑撑门面或者获取消费者的信任罢了。

文/达尼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daotuan.com/zfgzs/14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